即將在今年5月亮相的新簋街目前已初步完成前期改造,簋街的大多數餐飲商戶也都恢復正常營業(yè)。北京商報記者日前再次走訪簋街發(fā)現,改造后的簋街秩序井然,很多餐飲商戶也借機將門店重新裝修,簋街也已恢復往日的車水馬龍。但同時,整條街上的餐飲同質化問題仍然很突出,在簋街經營多年且揚名在外的胡大和仔仔也借機在簋街上新開了店鋪。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簋街以美食街聞名全國,但是餐飲同質化的問題卻始終存在。未來簋街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硬件及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更需要破解餐飲同質化的難題。
改造初步完成
餐廳恢復營業(yè)
1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在18:30左右到達簋街,從路口望去,剛經歷過改建的簋街已恢復原有的燈火通明,交通也恢復正常,雖然仍有部分商戶門口堆放有少量的建筑垃圾,但并未影響到車輛及行人通行。記者粗略統(tǒng)計,已有近九成的簋街商戶恢復正常營業(yè),未營業(yè)的主要是還未裝修完畢的、仍在轉讓中的以及春節(jié)放假的門店。有一些還沒有裝修好新門頭的餐廳也已經開始營業(yè)。
去年9月以來,東城區(qū)開始針對簋街交通混亂、噪音污染、環(huán)境臟亂、違建違規(guī)廣告牌匾等突出問題實施全面環(huán)境綜合提升工程,主要包括五大工程,即燃氣管線鋪設工程、食品安全提升工程、交通秩序優(yōu)化工程、立面牌匾改造工程、居商和諧工程。
在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的過程中發(fā)現,經歷近4個月的改造,簋街的街道和商戶牌匾都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盡管農歷新年之前的簋街還沒有恢復往日的熱鬧,多數餐廳的上座率也不是很高,但餐廳門前負責停車及攬客的餐廳工作人員依舊保持著往日的熱情。據簋街一家凍酸奶店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簋街上多數餐飲門店在過年期間仍然營業(yè),“過年前雖然是簋街的淡季,但是春節(jié)小長假期間會有很多的游客慕名來簋街,所以簋街上的很多商戶過年都不放假,我們的店也是在年前剛完成裝修,準備迎接春節(jié)小高峰!鄙鲜鲐撠熑苏f道。
仔仔總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冬天簋街上餐廳的生意普遍比較冷清,簋街的旺季在夏天,客源主要是游客以及前往簋街吃宵夜的消費者。
孵化“釘子戶”
加劇餐飲同質化
經過16年的發(fā)展,簋街現有商戶250家,其中餐飲企業(yè)110家,成為在全國范圍內知名的美食街,同時簋街餐飲的爆品也引領著北京乃至全國餐飲市場的走向,讓簋街成為北京的一張美食名片,也是餐飲企業(yè)爭相進駐的寶地,此次對簋街的升級改造,也將進一步促進簋街餐飲的發(fā)展,為其他地區(qū)美食街的升級轉型提供極具價值的范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簋街餐飲的同質化問題卻仍然存在且已經影響到部分商家對于進駐簋街的決策。江邊城外創(chuàng)始人李長江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簋街餐飲同質化嚴重,餐飲商戶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加之在簋街開店的房租成本越來越高,導致在簋街開店的商家盈利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江邊城外在此次改造施工的過程中決定撤掉位于簋街的門店。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簋街的餐飲主打夜宵,消費者也喜歡簋街餐飲“重口味”的特點,因此簋街餐飲商戶的產品主要以麻辣小龍蝦、火鍋、香辣蟹、香辣牛蛙等為主,很多商家甚至不斷在菜單上添加時下最熱門的產品,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與目前餐飲行業(yè)中為優(yōu)化產能及成本結構而精簡菜單的做法幾乎背道而馳。另外,憑借簋街的名氣,簋街也已經成功孵化出了一些餐飲品牌,并逐漸開啟規(guī);瘡椭疲饾u成為駐扎在簋街的“釘子戶”,這也是加劇簋街餐飲同質化的原因之一。
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此次改造的確讓簋街的部分商戶有所變化,但是胡大和仔仔仍然是簋街上最為醒目的兩家餐廳,醒目不僅是因為這兩家餐企即便在淡季也擁有較高的人氣,還因為兩家餐企在簋街的門店數量較多。
據仔仔總店工作人員介紹,仔仔目前在簋街擁有10家門店,此次改造過程中還新增了一家“十分店”。北京商報記者在大眾點評網站上搜索“仔仔”,發(fā)現在簋街附近的仔仔門店竟多達9家。胡大在簋街附近的門店則多達5家,同時胡大旗下新品牌“紅巷子·胡大私藏菜館”也在簋街開設了新店,并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簋街商戶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簋街開設餐飲門店的限制越來越多,導致開店的難度很大,很多正在轉讓的店鋪很難找到接盤的人。胡大和仔仔在簋街擁有較強的資源優(yōu)勢(2051.617,6.79,0.33%),因此能在簋街開設多家分店。
北京商報記者也發(fā)現,除了胡大和仔仔兩家知名度較高的餐飲企業(yè)外,寬板凳火鍋以及一些甜品、飲品店也開始在簋街開設多家分店,把簋街當做重點發(fā)展的區(qū)域。
ShoppingMall強勢入局
簋街還需提升內核
與簋街目前餐飲的同質化形成對比的是,餐飲商戶比重不斷增加的各類商場,部分商場已經開始靠餐飲進行引流。位于北三環(huán)一家共有六層的商城中,三層主要以各類餐飲商戶為主,且餐飲品牌更加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有用餐需求的消費者進行分流。在很多餐飲從業(yè)者看來,餐飲是無法完全被線上消費替代的,因此在電商對實體商業(yè)的沖擊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餐飲便成為商場引流利器。同時,在商場開設門店相比在簋街這樣的美食街開店更具有租金優(yōu)勢,并且符合多數餐廳向“小而美”餐廳轉型的需求。
有業(yè)內人士坦言,相比于在簋街開店,在商場開店的競爭壓力也稍有緩解。“很多消費者去簋街就是去吃小龍蝦,去吃小龍蝦就要去幾個名氣比較大的餐廳,很多新入駐的單體餐廳還未真正參與競爭就已經無以為繼,最終選擇退出。但是在商場,餐飲品牌更加多元化,消費者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也是為新入駐的餐廳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發(fā)展空間。”上述業(yè)內人士說道。
北京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過去的消費趨勢催生了很多以某一類產品為主銷品的特色街區(qū)的出現,比如說建材街、文化用品街以及以簋街為代表的美食街。但是隨著消費趨勢的變化,消費者更加傾向于集消費、文化、休閑等于一體的特色商業(yè)街區(qū),消費者前往美食街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用餐,因此,簋街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硬件設施的升級,還需有更加豐富及多元化的內涵。如今,餐飲行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出現了很多特色餐飲品牌,或分散或集中在北京的各大商圈及街區(qū),簋街餐飲的競爭力正在逐漸減弱,即便不經過此次大規(guī)模的改造,簋街也將因自身的發(fā)展局限逐漸走向衰落,而且簋街并不是惟一一個面臨此類難題的美食街。